我是和躺在地上的易拉罐一样,随处可见的,小县城普通人家17岁的高中生。
(相关资料图)
现在的话,其实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阶段的,像帆高那样的少年了。不过我曾体会过那种和他在本质上相同的遭遇,如果你愿意听我讲一个故事,那就且听我娓娓道来吧,因为我的故事,就是我眼中的《天气之子》。
在我高一上册的时候,靠着一点天赋和努力,我一直保持年级第三的名次,所以我也顺理成章地在下册进入了好班。那个好班是各种意义上的好班,有名列前茅的学生们,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有繁杂的学习任务——唯独没有我。我大概是在那段时间开始认真思考起了我自己,然后现在完成了自我接纳。只是那时,我没有接纳我自己。
我们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她教学严谨,上课干货很多,只要你听她的,高三的语文就会有120以上。然而,那种强行灌输的方式令我无比反感。我曾经多次就小说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和她讨论这部小说,而非只是做题。不过,她只是应付了一下我,就算过去了。想想也是,高中生的任务那么多,谁有时间去认真思考“《罗生门》里家将的自我堕落究竟是不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正义?”但是我就是喜欢思考类似的问题,在别人都在刷题的时候,思考自己一生的意义,思考死亡的意义。
而且我无法坐视不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公。我们班级有一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对他从来没有什么好脸色,要是犯错误就更是变本加厉。然而对我却非常宽容,我犯错就可以原谅。类似的这一切仿佛像社会的潜规则一般,令我不适,就像那已经存在很久的所谓规章制度一样,无影无形,掐住我的咽喉。
所以,我发出和帆高一样的感慨:“感到无法呼吸。”
异常的我在这正常的班级里,显然是待不下去的。高一下册暑假我就和父母说不想在一班读书,想到实验班7班去读书,因为那个班主任是高一上册教我的班主任,她和我一样在默默地反抗这个学校,这让我觉得在那里,也许我可以自由地呼吸。不过,我这种幼稚的想法,理所当然地被驳回了。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他们都只会和你说“你再多适应适应吧”“以后在社会上有那么多不如你意愿的事,这点小事你就受不了了,以后还怎么办呢”
是啊,我就是因为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所以才想离开一班啊。当初高一上册时,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才能的,我觉得自己只要继续努力,就可以考起985,就可以成为物理学家。是的,我一直憧憬着像海森堡,薛定谔,泡利,爱因斯坦,杨振宁那样,沉浸在物理学的世界,探索永恒的真理。因为我觉得,人类只有科学是正义的,是永恒的。那些哲学,社会学,经济学都不过是人类自己的造物,都是短暂的。一旦人类不存在,它们也就消失了。然而,在一班的日子里,我的志向逐渐被消磨,到最后我甚至开始嘲笑自己,觉得怀抱这种幼稚的想法,真是可笑无比。我在那段时间里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这个志向是否只是臆想;怀疑身边的人所说的话;怀疑所谓的友情亲情爱情是否只是自我感动。一言以蔽之,我当时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也许是我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在高二上册的暑假毅然决定转班,学校不同意我就把书桌直接搬到7班,就是死也不要死在一班。
这个结果的过程想必大家都可以想象吧?
要是难以想象,就回顾帆高追寻阳菜的过程。他奋力奔跑,周遭的人只有无谓的评论;我意志坚决,周围的人只说我精神有问题;他反抗成人,不顾一切;我反抗压抑与机械的学习氛围,宁愿堵上自己的未来。我不觉得强行灌输就是对的,我觉得反复刷题就是错的,我觉得永无止境的考试无法真正提升自己,我觉得他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不适合我,因此于我而言就是错误的。尽管我在高二上册有点精神问题,但那并不是我的错。难道我曾经不是阳光开朗的少年么,难道我不是被所谓的好班给改造成这幅样子的么?他们的学习方法对我就是错的,因为我后来靠着自己的方法(基本上我的练习量是其他几位年级前十的四分之一)不还是又到了年级第三的位置么,那么究竟又是谁错了呢?
浅谈我眼中的《天气之子》
森岛帆高是一个很典型的高中少年,他反抗着那些他眼中不合理的事。他也不在意别人对自己到底是怎么评价的,在铁路上狂奔,被周遭之人取笑不算什么。他也富有勇气,他在面对“我们是否改变了世界的形态”这个问题时,没有像大人们那样巧妙地逃避——“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疯狂的”,而是坚决地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们在那一天改变了世界”。他选择承担心灵上的痛苦,也许还是良心的谴责,他选择承担这份痛苦之后继续往前走,而不是随便找个理由给自己开脱,然后若无其事地生活下去。他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大多选择了直面它,而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开脱,说服自己“就是这样的”“我也做不了什么”“我又能做什么呢”?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帆高大概就比很多只会在网络上慷慨激昂的人强了吧。真正能在现实里做一次自己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对帆高的共鸣是很强烈的,我能够感受到他那份纯真,对于愿望的执着,以及为此抛弃一切的勇气与决心。他似乎象征着像我这样的一众少年青年,也许我们没有面对世界存亡这么大的命题,但我们或多或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这个社会。就算最后会狼狈不堪,满身泥泞,我们也不在乎。毕竟人生一世,若能赋予其意义,那么无论是什么,都可以舍弃。而这,就是我眼中的《天气之子》。
看到这里,如果你在现实中是一个充满勇气之人,那请继续贯彻你自己的道路;如果你缺乏做自己的勇气,希望你能从我这里得到些许勇气,然后做出选择吧。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