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翻阅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三本名著塑造的核心人物刘备、宋江和唐僧都是一些十分仁慈、软弱甚至近乎懦弱的形象,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以及梁山泊众好汉中见义勇为的鲁达、英勇无畏的武松等人反而位居其次。
(相关资料图)
平庸无能的大英雄
先看《三国演义》,在三国众英雄中,无论是论武功还是论智慧,刘备都显得才能平平。论武功的话,他的结义弟兄关羽和张飞都是万人敌,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但是二人都对刘备忠心耿耿。论智慧的话,诸葛亮的智慧冠绝群伦,少有大志,每每“自比管仲、乐毅”,而当年刘备还在寄人篱下、只有一个“皇叔”的空名。诸葛亮不投靠曹操或孙权,为什么非要投靠这个很落魄的“刘皇叔”呢?
再来看《水浒传》里的宋江。宋江长得其貌不扬,又黑又矮,也没什么背景和职位,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只是山东郓城县的一名押司,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文书,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务员。后来因老婆阎婆惜有外遇,一怒之下将老婆杀死,被官府从山东发配到江西,这一路上宋江可谓结识了众多江湖豪杰,其中有后周皇室宗亲柴荣、占山为王的强盗王英、监狱看守长戴宗、监狱里的狱卒李逵、渔夫张顺……这些三教九流的江湖好汉,只要一听是宋江,便翻身拜倒,还免不了要问一句“莫非你就是山东郓城,人称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哥哥?”一个小小的县城押司,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智慧武功更是无从谈起,竟然具有如此高的江湖知名度,岂不怪哉?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降龙伏虎,法力无边,但却乖乖地保护着什么能力都没有的唐僧一路去西天取经。在前往西天的路上遭遇了无数妖魔鬼怪,唐僧总是被妖怪幻化成的假相所迷惑,因此经常被妖怪所蒙蔽,沦为俘虏。而无论是妖怪幻化成的山野村夫,还是绝世美女,都逃不开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每当被孙悟空识破后提起金箍棒要打,唐僧总是大喊一声“悟空,不要伤他性命。”让孙悟空前功尽弃。这样一个无能又懦弱的师傅,孙悟空为什么还不离不弃呢?
仁者才能无敌
其实这三个人物看似软弱,实际上却是儒家“仁义”的化身。所谓“仁者无敌”,这三个人物之所以能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说到底就是,他们用仁义征服了人心。
刘备是“仁义之君”,对兄弟讲义气,对百姓讲仁爱。《三国演义》第十四回和第十五回,张飞不仅丢了徐州,刘备的两个老婆也不知所踪。张飞被关羽骂了几句,羞愧难当,竟然要拔剑自刎。这时,刘备赶紧上前抱住张飞,并将剑从张飞手中夺出扔到了地上,然后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在对百姓的仁爱方面,最为经典的就是“携民渡江”那个情节。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曹操分兵八路来攻樊城,城中百姓要跟随刘备一起渡江南逃。在江边,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刘备见此情景,心中悲恸不已,鼻子一酸,哭了起来:“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从人见状,莫不痛哭。
宋江则是“忠义”的化身。作为一个小小的县吏,能够名播天下,就是由于他义薄云天。其中最经典的故事,就是“担着血海也似干系”营救晁盖。身为郓城押司的宋江,缉贼捕盗本是他的职责,但是听到晁盖“生辰纲”事发之后,他立刻独自飞马,急急地“舍着性命”去救晁盖。宋江用自己的行动维护了弟兄间的义,也由此走上了亡命之路。宋江被逼上梁山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招安,“早招安,心方足。”可见忠的观念在宋江的头脑中所占的份量之重。在受到招安之后,他又远征方腊,成为朝廷忠臣。即使受到了奸臣的毒害,宋江临死之际,心中所虑之事竟是自己身死之后,李逵造反会坏了他的清名忠义,狠心用酒毒杀了李逵。兄弟的义到底没有抵过对皇上的忠。
唐僧的仁与刘备、宋江有所不同,他的“仁”中有佛教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色彩。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即便是每每遇到要吃掉自己的妖精,他也要求孙悟空不要伤其性命。
儒家文化与“仁”
三大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都看似平庸,然而他们却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众人的拥护,无论他们的下属如何勇猛、如何足智多谋,但最终还是心甘情愿的为他们效劳。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倾毕生所学辅佐刘备成就王霸之业,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刘备死后,明知道后主刘禅昏聩无能,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却仍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为了抵御邓艾入蜀,在保卫四川绵竹的战斗中纷纷战死沙场,诸葛武侯一家可谓一门忠烈。
《水浒传》里的宋江和李奎是一对绝好的搭档,宋江对李逵仁至义尽,因此感化了李逵,李逵这种硬汉子吃软不吃硬,受宋江感化,对宋江忠心耿耿,甚至最后喝下宋江的毒酒,陪同哥哥一起见阎王爷去了。
《西游记》里,唐僧在取经途中先后搭救了他的几个徒弟,因此成为他们的恩人,并且一路上慈悲为怀,尽显菩萨心肠,最后在徒弟的保护下,求取真经,修成正果。
三部名著的作者都生活在理学盛行的明朝,因此作者难免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规范。“仁”的内涵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宋江的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正是仁者爱人的体现。儒家的“仁”施之于政治,就形成了“仁政”,实行“王道”,反对霸道,从而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刘备的仁不仅体现在他与结义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对下属的仁义和知遇之恩,同时还体现在他“以人为本”的仁政思想,刘备的人物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理想化的“仁君”形象。《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即使以佛、道为主,但也不免掺杂有作者的儒家思想。
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背景,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三大名著都不约而同的把最重要的人物描写得很软弱或者懦弱,这正是表达了“仁义之爱”才是最不可征服、最值得称颂的思想理念。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