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张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人工智能、数据运算、遥感、信息感知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会如何改变交通运输行业和人们的生活?
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从数据采集运用、管理、材料、能源等各角度,探讨智慧交通发展,描摹出未来交通的模样。
“一路绿灯”有望实现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介绍,过去,城市道路红绿灯一般都按设定好的程序运行,但路况不停变化,有时会出现路口空等情况,浪费了时间与道路资源。通过同步分析路网流量、排队长度等参数,系统可计算和生成指令,传递给信号灯,根据路况实时优化放行车队。
襄阳已实施的“车联网+智慧交管”融合创新应用,不仅让信号灯变得更“聪明”,提高通行效率达20%,还可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雷达计算单元,实时捕捉和计算出车辆位置、速度,给出最优的行车速度,推送到驾驶员的手机上。如果驾驶员按照建议的车速行驶,就能一路绿灯,既省时间也能减排。
湖北首条智能高速公路也备受关注,路灯可根据光线、车辆多少调节明暗;情报板可自动跳出车辆行驶本路段次数,并自动提醒当日航班信息等,让你畅行无忧。这背后,是因为这条高速公路上有1.6万个光纤传感器,结合视频、雷达等技术,形成全路“触觉+视觉+探测”多重高效感知神经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介绍了其背后的奥秘:“数据采集是智能高速公路的基础内容,单纯依靠视频、雷达等视觉传感器无法满足智能高速公路信息采集的需求。而智能光纤传感器则能极大地提升数据采集量。一根光纤上可以制备几十万个光纤传感器,不仅能视觉识别,还能监测温度、湿度、振动等,应用范围非常广。”
“数字孪生”护航交通安全
根据世卫组织(WHO)《2018年全球道路安全现状报告》,全球每24秒就有人因交通事故丧命。交通安全是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智慧交通技术的加持下,这一挑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茫茫夜色中车辆穿行,司机必须分外小心;在白天当车进出隧道时,也容易因光线突然变化出现盲区。但在智慧交通技术的加持下,物理世界的黑夜在司机的眼中,可以转变为晴日朗朗的白天,交通路况一目了然,延时也只有0.25秒,大大提高了行驶安全。
在多个平行论坛上,专家们都强调了实时通信对于智慧交通的必要性。他们表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交通安全时,实时采集数据、反馈决策才能切实提升物理世界的安全度。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塔里克·赛耶德介绍,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跟踪个体轨迹,评估安全指数,一旦指标出现极值,便可发出警报,可动态降低事故的风险。
交通事故的处理存在多个难题痛点,从发现到上报处置,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这一过程会引发大面积拥堵,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时间越长,二次伤害的发生概率就会越高。
在一个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创造一个数字版的“仿真克隆体”,这一技术叫做“数字孪生”。当这一技术被用于交通调度时,交通安全便多了一层有效保障。
路面信息采集提升车辆智能
当人开车时,会避开道路的坑;雨天路面湿滑时,会减速;但目前,智能汽车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但如果,一辆车可以获取路面坡度、排水系统、车道数、路面抗滑、滚动阻力等道路数据,会不会更聪明和安全?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特聘教授FWATienFang,从道路数据采集方面,畅想了智能车辆的未来。
他认为,当前的道路基础设施数据采集方式无法支撑高级别智能车辆安全高效运行,需要提升路面病害采集的智能化、信息的数字化,并降低数据采集成本,让汽车更智能,交通更智慧。
而目前,非常“聪明”的无人驾驶车已穿梭在江苏句容台泥智能化矿区。在大会展区一块大屏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了正在直播的无人驾驶矿卡。一块小的电子屏则展示了无人驾驶矿卡的“驾驶员”视角,一旁有车辆当日运输吨数、车辆当日充电量、车辆累计运行趟数、车辆的载重模式等数据。如有遇到紧急情况,监控室里的人员可用这块小电子屏前的控制系统接管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矿卡,对于安全作业、降低运营成本、绿色减排等都成效显著。目前,已投入的14台无人驾驶矿卡,运行里程已达38.62万公里,减少碳排放达2145吨。希迪智驾公共事务品牌主管向怡颖介绍,无人驾驶矿卡项目有望在湖北落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