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征集,
【资料图】
有许多朋友提供了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韵味悠长的优质文稿。
自今日起,
编辑部将对文稿进行择优展示。
期待大家继续来稿,
让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笔
记录下经开区的历史与文化。
家乡的黑泥陶
我的家乡经开区傅家镇唐家村,家家户户有制作黑泥陶的传统。
相传明朝中期,有一高姓人氏将制陶工艺引入唐家村。此人名叫高举(公元1552年~1624年),字鹏程,号东溟,曾在浙江做官,年迈告老还乡,带回部分南陶器物。随后,高举传信从南方聘请工匠前来传艺。唐家村有制作黑泥陶的传统,生产花盆瓦缸的产品畅销于市内外各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制作黑泥陶,到我这辈弃陶从文。小时侯常见父亲把烧制好的黑泥陶,诸如花盆、瓦缸、陶盆等,用肩挑着到淄川、周村、张店等地售卖。
黑泥陶原材料取自本村的优质黑土,制作一件黑泥陶器,包括选土、和泥、搓泥条、定型拉坯、晾晒、雕刻、装窑、烧窑和出窑等十多道工序,其中拉坯被称之为独立的手艺,是黑泥陶器制作中的关键一环。父亲和大伯两人就能完成制作,就在我家的西屋里,我看到,父亲取出两块拳头大的泥条放在转盘之上,大伯用脚用力地蹬着木轮盘旋转,父亲用手在水盆里蘸上水,用摸、抠、拽、提、展、压等手法,短短两三分钟时间,一个泥胚子就魔术般地制成了。大伯端到室内先阴晾,然后再放在院子里晒晾,但绝对不能直接放在太阳下晒,否则半成品会晒出裂缝报废。
每隔一个月,父亲和大伯就要烧一次窑,终于等到了陶器出窑的日子,父亲和大伯看着制作的一件件陶器作品,开心地笑了。陶器出窑,一件件散发着古朴韵味的陶器,虽然不比瓷器那样光滑亮丽,但仍然充满了原始的质感和厚重的文化气息。
过去黑泥陶,几乎是各家各户必备的生活用品,其中有面盆,花盆、面罐等品种。在那个没有不锈钢盆、塑料盆和搪瓷盆的年代,泥盆为家庭主妇的厨房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用泥质的花盆养花,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比较适合花木生长。面罐因为有良好的透气性,盛稀饭在里面不容易酸。
50多年前,制作黑泥陶的村民还有很多,但因为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这门手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村中有此项手艺的人逐渐减少,以至于到现在已经十分罕见了。
泥制的陶器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曾经风光一时的黑泥陶慢慢消失,这门老手艺也几近失传。我把这种传统文化作为“记得住乡愁”工程永久保留下来。
(作者系经开区傅家镇唐家村退休教师邹大庆)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